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3次查重结合优先数字出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

2009年,教育部下发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 术不端行为的通知,将学术不端行为主要分为以下 7种: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 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 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 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其他学术不端行为。编辑 作为期刊的把关人,理应努力做好学术不端的防范 工作。文献界定了学术不端行为的含义并提出学 报编辑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些策略。文献[3]提 出同类学术期刊可以通过互赠刊物、刊登下期要目、 通报稿件信息、共享审稿专家库等措施来联合防范 一稿多投。文献介绍了利用同行业学术期刊联盟 的数据共享优势及网络出版平台来防范一稿多投的 经验。文献建议启用“学术不端论文查重检测系统”来 防范科技论文的一稿多投和重复发表。文献[6]通过 在稿件送审前和刊发前进行2次查重。防止一稿多 投和重复发表。文献[7]在稿件格式审查时、内容审查 和同行评议后进行3次查重,并且采用多平台论文查重。 这些方法都有其可取之处。
目前,国内越来越多的期刊编辑部都已经采用 了学术不端检测系统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国内科技文献数据库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平台主要 有4种Isl: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 (AMLC),万方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维普—通达论 文引用检测系统,ROST反剽窃系统(学术论文不端 行为检测系统)。这些检测系统在编辑部日常使用中 确实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笔者所在的编辑部使用的就是AMLC检测系 统,此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 比对数据库。可检测抄袭与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 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文献,并且认为文字复制比 在40%以上为疑似学术不端行为。当然,各编辑部 可根据自己期刊的实际情况制定标准,例如,河南科 技大学学报编辑部将重复率定为20%以下,查重时 如果检测超标.则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有抄 袭、剽窃、伪造、篡改、一稿多投等恶意学术不端行为 做退稿处理:如果是重复发表自己文章或学位论文 的内容.则视检测结果做相应退稿或退修处理。 本编辑部使用AMLC检测系统已经1年多,笔 者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有些学术不端行为不能仅靠 1次查重就能完全避免。笔者曾多次在对作者修改 后的稿件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时,发现有抄袭自己或 他人文献的现象:还曾出现过文章马上要定稿,经检 测发现稿件存在一稿多投或重复发表的重大问题。 尽管对发现学术不端的稿件都做出及时且严肃的处 理.但结果是浪费了编辑部和审稿专家大量的人力资源。经长期实践及经验总结,笔者提出利用3次查 重结合优先数字出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具体分析 如下。
一、1次查重与3次查重的效果分析
目前,1次查重一般是在稿件初审时检测1次 重复率,检测合格即进入审稿流程直至出版。1次查 重虽然可以抵挡绝大部分的学术不端行为,但是有 其局限陛。例如,作者已经向甲编辑部投稿,在甲编 辑部审理过程中或者作者已经获知自己文章将要发 表.在甲编辑部不知情的情况下,作者又向乙编辑部 投寄同一篇稿件,属于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行为。再 比如,作者同时向两个编辑部投2份稿件,这2份稿 件内容大部分是相同的,属于重复发表的学术不端 行为。这两家编辑部均在作者投稿时对稿件进行了 检测,由于文章并未发表,在数据库中检测不到,检 测结果可能都没有问题。因此,可能导致两家编辑部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相继发表了该作者的文章(见图 1)。后果是严重影响了编辑部的声誉,两家编辑部都 成了受害者。
笔者所在的编辑部就曾真实发生过这样的事.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编辑部对每篇文 章进行3次查重,即稿件初审时进行1次检测,检测 合格进入审稿流程;收到作者最终修改稿后进行第 2次查重:最后在每期定稿印刷之前,进行第3次查 重。进行3次查重的好处有两点。一是当初审查重合 格后.专家审稿会提出审稿意见,有的专家提出作者 引言内容不充实,引用的参考文献比较陈旧;或者试 验部份需将数据补充完整;或者讨论不充分,需要补 充内容等意见。这时,某些作者由于没有时间再做试 验或存在侥幸的心理,就抄袭自己或他人已发表的 文献内容,针对专家的意见做出相应修改。这种情况 下.编辑部对修改稿做第2次查重,就可以发现学术 不端的行为(见图2a)。二是如果稿件在乙编辑部初 审和作者修改后都没问题,那么稿件会被安排排版, 然后确定刊期,准备出版。乙编辑部在等待出版期 间.如果作者向甲编辑部投的稿件属于一稿多投或 重复发表.而且甲编辑部比乙编辑部提前网络出版, 那么乙编辑部在定稿时的第3次查重就能发现这种 学术不端的行为(见图2b)。
二、3次查重结合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效 果分析
笔者在长期的文献检测工作中发现:对于某些 特殊情况,仅3次查重还是不能完全检测出学术不 端行为(见图3)。图3中的情况是由于甲编辑部的 文章纸质出版后,要经过大约1.5个月的普通网络 出版时滞19】,才能在网上检索到,在网络出版时滞期 间,乙编辑部即使进行发表前的第3次查重,也不能 检测出~稿多投或重复发表的问题,所以导致乙编 辑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发表了此种学术不端的稿 件,就导致了稿件在两种期刊上相继被网络出版。 网络时代追求的是信息的快捷性,传统的印刷 出版之后再进行数字出版,时滞较长,平均滞后印刷 版出版1.5个月网。学术期刊优先数字出版是“中国 知网”于2010年10月正式启动的,是解决出版时滞 问题的有效方式,优先数字出版的内容来源于正式 出版印刷刊物,在期刊印刷之前就上网出版,科技类 文献可由各刊直接在“中国知网”发布,人文社科类 文献在提交后2个工作日内由电子杂志社审读后发 布,发布后编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出版[9】。 由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 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因此,网络优先出版 的文献可以通过检测系统进行重复率检测。
基于以上的分析,作者提出3次查重结合学术 期刊优先数字出版的方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 生。由于网络优先出版极大的缩短了出版时滞,可以 最大限度的防范作者在此期间钻空子,弥补了单一进行3次查重的漏洞(见图4)。
三、结论
综述所述,笔者认为3次查重结合学术期刊优 先数字出版可以最大限度地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 生。各学术期刊与“中国知网”签约即可使用“学术期 刊优先数字出版平台”,实施优先数字出版。优先数 字出版期刊的出版方式分为单篇定稿出版和整期定 稿出版两种模式【9】。单篇定稿是经期刊编辑部按编辑 流程规范审定的单篇稿件,可以不对应印刷版的年 卷期或页码,直接上传单篇定稿稿件,予以优先发 表,单篇网络出版时即为该论文的正式出版时间。整 期定稿与期刊印刷版内容一致,由期刊编辑部确定 与印刷版一致的年卷期和页码编号。因此,从发表时 间匕来看,单篇定稿比整期定稿更加快捷迅速,笔者建 议编辑部首选单篇定稿出版,尽可能地缩短出版时滞。 在实际操作中,在编辑加工阶段需要标注稿件检索信息,由于检索项目较多,所以相对会占用编辑 人员一些时间,但总体来讲,优先出版还是比较简单 易学的。同时,进行3次重复率检测,也不会给编辑 人员的工作带来太大的负担。因此,就目前的技术手 段和简便性来看,3次查重结合学术期刊优先数字 出版在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操作上是可行的。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大多数编辑部由于思 想意识不统一,或者是由于编辑部人力资源有限,虽 然想实行优先出版,但是有心无力,或者由于其他原 因。导致实行优先数字出版的期刊还很少。笔者建 议,无论是从期刊的快速传播或学术不端的防范,还 是从未来期刊的发展方向来看,优先出版都是各编 辑部值得勇于实践且大力推行的出版方向。只有越 来越多的编辑部实行了优先数字出版,并且结合3 次查重.才能更好的防范各种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关文章:TMLC在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