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分析

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分析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8-25 15:53:26

摘 要:高校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重要阵地之一。分析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的运行机理,在政策制定、 执行、评价和反馈的动态实施过程中,权威、激励、象征与劝诫和能力建设等政策工具发挥着作用,引导高校教师和 学生预防和避免学术不端行为,从而规范高校学术活动,创建一个良好和谐的学术环境。
引言
高校论文查重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风气,扰乱了 学术有序良好发展,高校要维护学术诚信,促进学 术创新和发展,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势在必行。2016 年教育部出台 《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 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高校防范和处理学术 不端行为作了具体部署,高校在开展防范和惩戒 学术不端行为方面有了明确的政策指导。《办法》 作为一部专门针对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政 策,是一项教育政策,教育政策具有科学化、民主 化、法制化等特点,具有强制性、权威性等约束力, 针对高校防范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有具体指导作 用。《办法》明确界定学术不端行为是指高等学校 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在科学研究 及相关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公认的学术准则、违背学术诚信的行为。那么,高校明知学术不端是违规 行为,为什么还有人违反,国家出台治理学术不端 行为政策如何防范和束缚高校及学者、学生违规, 政策的运行机理及如何发挥作用。
有关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研究成果丰 富,学者在探讨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及 防范制度方面提出各自的见解。陶夏(2017)对我 国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制度性成因进行分析,认 为我国高校存在学术评价制度偏差、高校管理体 制僵化和监管惩治制度不力等制度问题,并提出 从学术评价制度改革、高校治理结构变革和监督 问责机制完善等方面来治理高校学术不端行为。[1] 田贤鹏(2017)从程序正义视角分析了我国高校学 术不端行为惩戒过程,认为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惩 处受人治文化传统与行政管理主义思想影响,带有人治化与行政化倾向,执行规则体系不健全,调 查处理的中立立场缺乏制度保障程序等,提出以 程序正义为合法性基础,建立学术与行政审查与 处理相互分离的制度,健全民主参与和有效信息 公开机制,培育尊重当事主体合法权益和具有公 正平等精神的权力主体。[2]周欣荣(2017)认为高校 学术不端产生的主要原因是高校科研评价体系不 合理、科研监管制度缺失、期刊编辑把关不严、科 研诚信教育缺失、个人学术道德缺失和受利益驱 使等,提出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科学合 理的高校学术评价制度等科研制度。[3]高校防范学 术不端行为必须要对已经产生的学术腐败严格处 治,做到一定的警示,并建立查处和处治的制度政 策。蒋嵘涛(2016)构建高校学术腐败者与评管部 门之间的博弈模型分析,认为学术腐败产生的概 率取决于评管部门的收益和检查成本,提出了建 立多层次学术腐败检查体系、学术考核与评价机 制、合理的查处激励机制和有效的学术监督约束 机制等。[4]
文献分析可知,学者大多从高校发生学术不 端行为的问题表现、内在原因及对策建议方面作 了分析,从制度层面对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运 行机理方面研究的较少。本研究从政策工具的理 论和政策运行机制方面分析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 为政策的作用,认为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 从制定、执行、评价和反馈等动态过程中,通过权 威、激励、象征与劝诫和能力建设的政策工具运行 机理发挥重要作用,有效地防范和遏制了高校学 术不端行为。
一、分析视角:政策理论与工具适用性 制度政策是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工 具。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具有特殊的理论 内涵和功能价值。
(一)政策的理论内涵和表现形态
教育政策是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动态发展 过程,是政党政府等政治实体在一定历史时期,为 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和任务而协调教育的内外关 系所规定的行动依据和准则。[5]教育政策是一项公 共政策,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一个社 会进行的权威性价值分配。一项政策包含制定公 共政策目的是实现某种价值,实施范围是全社会, 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6]政策内涵一般包括政策制 定者、政策对象、政策形态和政策特性等方面。高 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制定者一般是政府、教 育行政部门及高校等主体,政策针对高校及其教学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和学生等对象。政策形态是 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的外在表现形式,如高校 是否有效执行、政策行为准则、政策执行过程等。 高校预防学术行为不端政策的特性实质是政策形 态隐含的利益博弈、价值协调、权力运行等预防和 惩戒学术不端行为的过程。
基于政策实质和内涵的理解,可以把高校防 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教育政策认为是一种高校防范 学术不端行为的准则、计划、文件、谋略,方案或措 施,是需要执行或遵守的“文本”。这个政策也是某 种有目的地进行价值分配,处理问题或实现既定 目标的复杂过程,可以理解成为一个动态的线性 过程,一条从目标到结果的直线。同时,高校防范 学术不端行为政策不仅仅是某个特殊的文本,也 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过程,而是一个既有过程又 有结果的众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前后相继的复杂 “周期”。根据政策的特征和属性,可以将政策现象 分为政策文本、政策活动、政策产出、政策舆论四 种主要表现形式。[7] 对政策内涵的理解,可以认 为,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具有政策文本、政 策活动、政策产出、政策舆论四种表现形态。政策 文本就是有关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行为政策的静 态载体,是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的基本表现形 式。一般狭义可以认为是政府文件包括涉及到防 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办法、措施、规定、通知、决定等 各种政策方案,例如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预防 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关于严肃处理高等 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等文件。广义上政策还 包括有关法律,更具有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等 法律化制度政策,例如《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 条例》等法律法规。高校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文本 是静态的,但是一项政策活动表现为政策文本的 制定、政策内容的执行、监控、评价、调整等一系列 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周期。高校防范学术 不端行为的政策产出是在相关政策的制定、执行 过程中,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变化、结果等,产出有 预期的和未预期的,有积极的影响或局限之处等。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政策舆论表现为政策实施后, 社会对政策执行的问题、效果等评价,并产生对这 一政策的解决学术不端行为问题的公平性、有效 性的支持或质疑。总之,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 策的四种基本形态之间存在相互递进、相互配合 的作用。
(二)政策工具的功能及价值
教育政策的基本功能主要有导向、规范、激励 和管制等几项,基于政策功能的范畴,国家及教育 部门出台有关防范学术不端及腐败的政策具有以 下几个功能作用。一是导向功能。高校防范学术不 端行为的政策,是引导高校正确防范和处理学术 不端行为的行动指南和实施指导。例如《办法》对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界定,提出高等学校预 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 惩戒结合的原则,制定了宏观指导政策,指导和监 督高校做出学风建设工作和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 处理机制,以及明确学术不端行为预防与处理的 主体等。二是规范功能。高校学术活动是教育教学 的一种最基本、最普遍的活动。高校学术活动遵循 科学研究和教育规律,具有既有的行为秩序。政府 通过制定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是一种对学术 活动正常有序运行的约束和规范,界定了学术活 动要按照一定规律和标准进行,违反规则就要受 到惩罚,使之在这一政策运行更加规范。三是激励 功能。高校要规范学术活动进行政策引导,正向激 励,而且通过政策设计进行学术不端行为的约束, 进行负向激励,对违规者采取惩罚措施。四是管制 功能。政策的管制功能就是明确高校学术活动必 须遵循一定规则,对违规行为进行管制,通过政策 的强制力和权威力进行管制,规范学术活动的界 限,约束学术活动的范围,并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体现为四个方面,政治 的价值、社会的价值、教育的价值、人的价值。高校 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作为一项约束高校学术道 德的教育政策,其价值取向也体现为,一是政治的 价值。政策制定主体是国家,国家通过制定政策表 达对学术活动的一种道德约束,其实质体现国家 的政治功能,也是国家政治活动的一种具体反映。 二是社会的价值。高校学术研究是传播知识、创新 知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动,其社会价值体现 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保障高校学术 活动公平公正合规有序开展,正是体现预防学术 不端行为政策的社会价值。三是教育的价值。《办 法》第三条指出,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 为应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结合的原则。政策 出台是为预防和教育广大高校师生遵循学术规则 和学术道德,对部分学术不端行为者进行惩戒和 教育,政策的目标是教育、预防和杜绝学术不端行 为出现。四是人的价值。政策是制约学术违规者, 保护遵守学术规则和道德的高校师生免受不良风 气的影响,从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和谐的学术环境,使从事学术活动的师生形成一个真、善、美 和谐统一的人格。
三、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的运行机理
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一般有政策的制 定、执行、评价、反馈等动态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政 策文本,是由权威工具、激励工具、象征与劝诫工 具、能力建设工具等运行机理,通过这些工具发挥 作用,从而达到政策目标,使高校避免发生学术不 端现象。
(一)政策动态运行过程
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通过政策的制定、执 行、评价、反馈等一系列活动,体现在政策文本、政 策活动、政策产出、政策舆论等表现形态,从而最 终达到完成政策任务和目标的目的。高校学术不 端行为政策过程一般有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 评价、政策反馈等几方面,从高校学术不端问题的 提出,相关政策的制定到执行、评估和再制定,构 成了一个完整的政策周期或政策循环。政策循环 背后的逻辑是实际解决问题的过程,各过程阶段 相互配合、协调行动,以便最后达到杜绝学术不端 行为的目的。首先,政策的制定。近期,高校的学术 不端行为屡有发生,给高校学术环境和社会风气 带来不良影响,学术不端成为了高校、社会更为关 注的棘手问题,最终上升为国家必须制定政策解 决的政策问题。由于学术不端问题涉及很多方面, 不仅仅是高校的学术问题,具有很多利益相关者, 形成了既定的利益集团,也是一个政治、经济、社 会等相关的综合复杂的问题,因此,国家从不同政 府职能去合力解决,国家有关部门出台有关高校 学术不端行为政策,例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加强学术不端行为监 督查处,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国务院公布《关于优 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教育部颁布实施《高等 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中国科协与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的 通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教育部五部门制定《关 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 见》、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发布《医学科研诚信和相 关行为规范》 以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日前下 发 《关于规范学术期刊出版秩序促进学术期刊健 康发展的通知》 等政策规定对高校防范学术不端 行为进行了具体的部署。其次,政策的执行。防范 学术不断行为政策的制定是解决此问题的重要开 端,但是,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把政策目标转化为现实的唯一途径,政策执行的有 效与否事关政策活动的效率和成败。高校防范学 术不端行为的政策执行,高校作为政策执行主体 是此项政策的主要执行者,要根据国家有关政策 制定并实施适用于本校的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政 策方案,这个方案还应是具有可操作的被广大师 生认可被批准的行动方案。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要 对政策实施的目标群体,受政策影响的高校师生, 即是在特定的对象中实施并且最直接地影响着一 定人群的利益。高校实施学术不端行为政策要通 过政策宣传、计划、实施、协调、总结等过程。高校 可以利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 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章等方式来落实政策,对 情节严重者也可采法律手段,利用行政和法律的 权威性和强制性实施政策。高校还可以利用经济、 思想教育等手段配合行政和法律手段贯彻落实政 策执行。第三,政策的评价。一项政策在执行过程 中总会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各利益 相关者也会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出于“利益最大化” 的追求而进行利益博弈,最终影响政策的顺利、有 效实施。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执行过程中 会遇到诸多问题,为及时准确了解政策的执行情 况及各利益相关者对此政策的反应,对这项政策 进行评价是必要的。高校在对学术不端行为政策 执行评价中,需要对政策运行的全过程进行系统 的综合的分析与判断,总结政策运行的成绩与经 验,揭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从而为修订和完善政 策,并为实现政策更好地运行服务,已达到杜绝学 术不端行为发生。最后,政策的反馈。防范学术不 断行为政策运行如何,经过政策的执行和评价后 得到反馈,这样才能使有关部门及时总结政策优 缺点及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修订或制定 新的政策,以实现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目标。
(二)政策工具运行机理及作用
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政策的制定、执行和 评价等动态过程中,政策始终依赖权威、激励、象 征与劝诫和能力建设等政策工具将政府的资源 (规则、权威、惩戒)转入到为政治目标(净化学术 环境)的服务中来发挥作用,并通过这些资源影响 个人和组织的行为。[7]
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工具运行机理 及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权威工具。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过程 中,权威工具是一种最普遍的政策工具,政府或高 校的权威体现在对学术行为的许可、禁止,个人或组织必须遵守学术规则,学术行为与规则要求一 致,违规者必须受到惩罚。这种权威也体现在上级 政府对下级政府及高校等层级代理结构和权力主 体(各级行政负责人)的行为,并通过他们(局长、 校长)的行为约束其权属范围内的个人和组织的 行为。因此,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办法》制定实施各 高校的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制度,体现出上级政府 政策的权威性。
第二,激励工具。激励工具是高校防范学术不 端行为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激励分为正向或负 向,对高校遵循学术规则取得重要成果的学者,高 校要进行宣传、奖励等进行正向激励,对违反学术 规则、破坏学术环境的要采取处分和惩戒等处罚, 消除其负面影响,弘扬学术正能量。
第三,象征与劝诫工具。象征与劝诫工具是假 设人们是否采取与政策相关行动的动机和决定, 是基于他们的信念和价值。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 为,净化学术环境,是一个正义、公正的行为,是符 合广大师生的价值取向的政策行为。基于这一价 值理念的政策行动,象征与劝诫工具可以鼓励和 劝告遵守规则的学者对政策的遵从、维护或支持, 从而呼吁广大师生及部门采取自发的、有利于达 到政策目标的行动,而无需高校管理者的强制或 管制,或者仅提出和声明学术价值观一致的目标, 而无需采取实际行动。例如,高校广大师生自觉抵 制学术不端行为采取联合签名或声明,学者从自 身做起拒绝学术不端行为。
第四,能力建设工具。高校一方面加强防范学 术不端行为,特别是加大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处置, 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政策的能力建设,包括优化 学术环境,给予学者一个宽松和谐的学术平台,对 青年学者或研究生则更应多方面关怀,加强学术 道德教育,强化学术正向引导。此外,高校管理者 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做好管理和引导学术活动 的能力建设,科学制定高校学术评价制度,合理引 导学术工作,搭建高校师生良好的学术平台。
四、结语
社会上学术不端问题屡有发生,引起政府、高 校、社会对学术不端现象极大关注,政府对治理学 术不端问题出台了一批政策,教育部专门针对高 校出台了《办法》。高校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政策 是一项教育政策,作为教育政策具有内在理论内 涵和功能价值,政策是一个从制定、执行、评价和 反馈的动态过程,权威、激励、象征与劝诫、能力建 设等政策工具通过内在运行机理发挥了作用,使高校有效防范学术 不端行为,优化了高校学术环境,使高校学术活动 有序良好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新时代学术期刊编辑如何提升学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