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实证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实证研究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2-15 16:49:29

摘 要:本科毕业论文开展实证研究是地方高校应用转型的改革新举措,对实现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意义 重大。 近几年来,尽管开展教育实证研究的本科毕业论文不断增多,但实证研究质量令人堪忧,样本选择不当、方法使用 不规范、采用虚假实证、结论无法重复验证等问题日益突出。 深入剖析其成因,为大学生提供开展实证研究的平台,提升 理论素养,强化学术训练,改革指导模式,才能有效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证研究水平、大学生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实证研究;问题;原因;对策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 革 和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2010-2020 年)》提出促进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 型转型后,地方高校普遍进行了办学理念、人才培 养方案、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学 等的全面改革。 为了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进一 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很多高校 要求 50%以上的毕业论文(设计)须按照应用型 办学定位在实验室、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完成。 这样,本科毕业论文从长期单一理论研究开始向 注重实证研究的范式转变。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 研究领域也吹响了打破单一思辨研究开展实证研 究的号角。 从 2015 年开始,国内多家大学教育学 (院)部、教育杂志社、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等部 门连续三年举办“全国教育实证研究论坛”,出台 了《教育实证研究华东师范大学行动宣言》,确定 “实证研究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学风” 的新思 路[1],力倡开展教育实证研究。 在地方高校推行 毕业论文(设计)教育实证研究的过程中,尽管采 用实证研究的论文不断增加,但不少论文存在着 实证研究运用不规范、采用伪实证、为实证而实证 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历史根源, 更不乏现实原因。 教育实证研究能否科学有效地 开展,不仅直接关系到教师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工作的成败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也是应用型办 学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体现。 因此,总结教育实 证研究经验,提高本科毕业论文实证研究的实效, 推动学校实践教学的长足发展,是地方高校转型 发展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1 教育实证研究中凸显的主要问题
1.1 研究样本不完备
实证研究是社会科学中一种重要的经验研究 方法,是用观察、调查、实验等获得的经验材料来 检验、证明或推翻理论假说的研究活动[2],其首 要环节是选取合适的样本和科学地收集原始资 料。 一般而言,实证研究只有做到抽样合理、样本 数量充分,才能获得信度高的经验材料和有说服 力的结论。 然而,当前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实证研 究中使用样本时普遍存在着选取随意、范围窄、规 模小、数量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研究的效度。 例 如,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中的实证研究,往往随 意选择一所幼儿园的若干名幼儿或教师去做调 研,然后就将其定性为全国城市、农村或某地的普 遍现象;采用问卷调查往往只是对某所幼儿园的 部分班级老师或家长发放问卷,然后就去定性所有幼儿教师或家长;访谈对象只有几位教师,现场 实地观察也只针对某一个班级幼儿或个别幼儿。 同时,实证研究中普遍存在着拟定调研问题不全 面、不切题、抓不住实质、问题维度及问卷指标等 区分不明晰、指标权重设置或赋值不恰当等缺陷。 样本选择不当与设计不合理,削弱了样本的代表 性、典型性和适切性,使实证研究常常陷入以偏概 全、佐证不力、无法有效检验理论假说和揭示主题 的尴尬境地。
1.2 研究方法欠科学
实证研究是一个用科学方法获得科学数据和 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本科毕业论文的教育实证 研究大量存在着方法使用不科学的现象,其主要 表现为:一是经验性的现场观察占很大比重,验证 假设和因果关系的实验研究偏少;二是鲜有研究 设计和取样说明,缺少调查问卷信度和效度检测 的报告,研究过程阐述模糊;三是围绕学校、学生 等单个案例的研究较多,缺少以实际测量、数理统 计、科学评价为基本手段的数理实证[3];四是对 实证结果限于简单粗浅的定量分析,即运用加减 乘除法对样本进行简单的百分比统计[4]。 如此 粗浅的实证数据及其处理方式难以支撑研究结 论,无法探寻出教育现象背后的客观规律,更遑论 在学理上有所发现与创新。 总之,本科毕业论文 中的实证研究过多局限和拘泥于主观感悟,统计 数据过于表象化,处理方法过于简单,缺乏科学探 究、深度解析与本质揭示。
1.3 研究弄虚作假
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研究,应该有 科学规范的研究程序和严格设计的实践过程。 然 而,不少本科毕业论文的教育研究貌似实证研究, 实为伪造作假。 例如,有些研究没有真正做调查, 胡编乱造调查对象、样本数量和统计结果,导致漏 洞百出,甚至出现样本数量前后不一致、百分比相 加不等于 100%、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表述失实 等低级错误;有些调研走马观花,未经甄别与筛选 就直接将错误的调研数据应用到研究中;有些调 查直接照抄他人的实证材料和结论,充作自己的 研究成果;有些学生出于自身狭隘的价值偏好对 相关数据和客观事实进行剪裁和过滤,借此获得 实践结果;也有不少人“通过设定先验性标准来 试图得到期望的结果” [5]。 这些虚假研究行为根 源在于毕业生对研究问题、研究设计、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等“处于混沌状态” [6],这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与发现的信度与效度” [6],导致实证偏 离客观实际,失去研究价值。
1.4 研究不具有可重复性
实证研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研究具有可验证 性,即研究结果通常可以不局限于原始的实验时 间和场所,在新的相似情境和相似被试中可以进 行重复实验[7]。 同样的,对于教育实证而言,其 他研究者选择其他地区和学校按照本研究的设计 和方法也可以进行重复性研究,或者过一段时间 后在同样的地区和学校也能够进行重复调查观 察。 研究的可重复性可以起到证伪作用,表明实 证研究结论得到了实践的验证。 由于实证研究结 果基于实地调查、观察、实验等,故能为学者思辨 研究和教育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 然而,本 科毕业论文中的不少教育实证研究由于存在着抽 样程序不科学、样本不完整、不具代表性、研究方 法不规范、伪造实证、研究数据分析不深入等弊端 与缺陷,导致实证研究不具有可重复性,研究过程 相对同类情境不具有普适性,无法反映客观实际 并揭示出教育现象蕴含的深层原因和基本规律, 使得毕业论文失去了应有的科学意义。
1.5 研究缺乏理论支撑
没有理论的实证研究是不符合实证精神 的[8]。 实证研究是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证相 结合的过程和产物,理论假设和用以检验证实假 设的经验材料是缺一不可的两大要素。 实证研究 有严格科学的规范程序:提出理论假说,逻辑推导 主要结论,检验理论假设并围绕检验展开对理论 的深入分析。 现实中,不少毕业生对实证研究认 识较为片面,认为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无关,或者 缺乏理论意识与思维,导致很多毕业论文缺乏必 要的理论支撑和思辨空间,教育实证研究主要停 留于简单罗列案例、粗浅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层面; 在研究设计环节,无法正确地界定核心概念、提出 必要的理论假设、科学地确立分析思路、准确地提 炼研究的核心问题;在研究解释的阶段,难以或未 能运用学科理论对数据进行解释和评价,或与已 有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去获得理论发现;更无法做 到通过揭示数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验证或排除某 个理论假设,或者通过解读数据含义,从中抽取 “意义”与概念之间的理论联系[9]。 如此,使得很 多本科毕业论文实证研究空洞肤浅,缺少思想深 度、理论色彩和理性灵魂。
2 影响因素分析
2.1 毕业生普遍不重视毕业论文
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部分 毕业生把应聘找工作当做毕业季的头等大事。 为 了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求职、 考研等大开绿灯,毕业班级不开课,除了准备考研 的,大多数毕业生都走出了校门。 近几年,自主实 习或顶岗支教的人数逐年增加,因为平时工作忙 碌,毕业生无心或无暇顾及毕业论文。 大四上学 期本来是毕业论文选题、查阅收集资料、调研的关 键时期,因为考研或工作,毕业生不能充分阅读和 处理资料,或在校外没有可供利用的文献资源,通 常未经充分阅读和周密思考就草率定题。 下学 期,准备研究生复试、与用人单位签订工作合同提 前上班、急于求职等让毕业生心猿意马,无法沉下 心来撰写论文。 有些毕业论文选择实证研究,是 出于降低毕业论文文字重复率的功利目的,或者 迫于学校硬性要求而勉强为之。 这些主客观因素 使得本科毕业生在思想上普遍轻视毕业论文,研 究态度不端正,导致上述伪实证现象盛行。
2.2 缺乏必要的系统学术训练
缺乏规范的学术训练是地方高校本科生培养 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日常教学中,大多数课 程偏重理论讲解,忽视学生科研素质和能力的培 养。 绝大多数本科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没有接 受过系统的学术研究和方法论的训练,研究意识 淡薄,对如何撰写毕业论文知之甚少,尤其对实证 研究更是非常陌生,常常狭隘地认为其仅限于问 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因为未受到实证研究方 法的系统训练,毕业生不懂得调查、访谈等教育实 证方法的操作要领,实证研究设计不科学,逻辑混 乱;很多调查因为未得到校内外有关单位的有效 支持而只能杜撰,或不能鉴别出他人或组织提供 数据的真实性,因此,很难得到真实可靠的原始资 料,研究效度和信度普遍较低。 同时,他们没有学 过教育统计学课程,未接受教育测量统计方法训 练,没有掌握必要的分析处理数据的方法,没有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来获得规律性或事实性 的科学结论”的能力[10]。 实证研究步履维艰甚至 误入歧途,就不难理解了。
2.3 教育理论素养偏低
在向应用型转变的大潮流下,很多地方高校 提出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定位。 在此办学思想指 导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修订,突出并侧重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若干能力模 块。 在思想理论类课程和英语课程课时不能更改 的情况下,就只能大大压缩教育理论课程的比例 和课时数。 由于课时不足,教育理论课程的教学 只能从理论到理论,对相关问题的理论分析难以 深入;学生课余花费大量时间练习各种技能,较少 阅读教育理论书籍涵养理论素质,造成教育理论 掌握偏少,问题意识淡漠,抽象思维和综合分析能 力低下,搜集整理加工信息水平匮乏。 理论与学 术素养不足的缺陷在撰写毕业论文时暴露无遗, 大多数学生难以设计出有信度效度的调查问卷和 科学合理的实证研究方案,难以对收集的数据和 实证结果进行学理阐释,毕业论文学术性、思想 性、创新性羸弱成为普遍现象。
2.4 教师指导不到位
指导教师的工作态度、研究水平和专业素质 直接影响着毕业论文的质量。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 高校扩招使得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经费、师资队伍、 设备条件等办学资源异常紧缺。 大多数指导教师 承担着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造成对毕业论文 指导工作重视不够,投入时间和精力非常有限,对 学生要求不严格,指导过程过多流于形式,督管沟 通不及时,指导不充分,即至答辩时还有不少论文 存在整体框架不合理、逻辑混乱、研究方法错误等 硬伤,毕业论文总体质量难以提升甚至呈现下降 的趋势。 此外,地方高校为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和自身生存需要,不断创办新专业,新专业师资普 遍年轻化,数量不足,生师比严重畸化,教师指导 毕业论文人数偏多;部分青年教师和校外指导教 师自身科研水平有限,缺少指导论文经验,把握不 住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无法有效指导学生撰写 和修改论文。
3 提高教育实证研究成效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研究方法的适切性
实证研究的运用不是按照方法规则进行技术 操作的过程,教育研究采用哪种主要研究方法,是 实证的还是思辨的,必须要考虑两个方面的适切 性。 一是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的契合性。 毕业生 应根据毕业论文研究问题的性质、难度、复杂性、 前瞻性等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主要教育研究方法, 研究者识别和分析问题能力决定其对研究方法的 选择。 二是研究方法与研究者自身之间的适切 性。 研究方法不是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规章制度,选择哪种方法既与研究者的学术积淀、研究偏 好密不可分,也取决于研究者对方法的驾驭能力, 不同研究者会对不同方法有不同的驾驭能力。 因 此,实证研究的有效运用是问题、方法与研究者自 身三者和谐融合的过程,综合体现了研究者的学 术素养。 总之,教育实证研究虽然能提升研究设 计的精确度,有助于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具体的 教育问题或规律,但指导老师和毕业生也须科学 理性地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切合论文的选题、研究 及自身条件,勉强为之难免会弄巧成拙。
3.2 加强教育研究方法的训练
充分理解和有效运用研究方法是研究者独立 从事科学研究必备的学术素养,这种素养的养成 一方面依赖于学术研究者的自觉意识和自我磨 练,另一方面依赖于制度化的规范训练。 研究者 必须经过方法论的科学训练,掌握研究方法的基 本要领,具备科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素养,才能有 效地开展研究。 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应该开设相 关质性和量化研究方法的课程,安排研究经验丰 富和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进行教学,全面、系统 和深入地传授教育研究方法,同时,要有针对性地 进行方法训练,让学生真正了解和学会甄选教育 研究方法,养成一定的问题意识、文献检索处理、 独立调查研究等基本的科研素质,以便能够开展 初步的科学研究。 针对毕业班,在毕业论文选题 前,院系应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对论文指导教师 和毕业生进行教育实证研究方法的专业集中培 训,让学生了解多种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实证研究 方法,包括调查研究、访谈研究、案例研究、实验研 究、文本分析、考古研究、观察记录、经验筛选等; 重点掌握样本的选取与加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本质和规律的阐释与揭示。 当毕业生普遍熟知和 熟练运用实证方法时,实证研究质量和毕业论文 水平才能大幅度提高。
3.3 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有机结合
实证研究是教育研究从经验走向科学的转折 点,当前备受国内教育领域的关注和重视,但提倡 加强实证研究并不代表否定思辨研究,两者仅是 研究问题视角不同的差异。 思辨研究基于“ 应 然”,对教育现状和理论发展做出价值判断,关注 概念建构和理论观点,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实证研究基于“实然”,对教育的具体问题及规律 进行事实判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问题。 教育对 象及其过程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仅有实证方法往往是不够的。 因为教育研究 面对的不是预先给定的客观世界,而是一个由主 体的积极行为所构成或创造的世界,其中既有相 对稳定反复出现的“因果联系”,也有很多无法预 测的情境和结果,这些是实证研究无法解决的,正 因为如此,爱因斯坦曾精辟地指出:“只有最大胆 的思辨才有可能把经验材料之间的空隙弥补起 来。”事实上,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是相行不悖相 辅相成的,严谨的思辨研究往往要以经验事实为 依据,而科学的实证研究也必须植根于相关的理 论,并进行思辨阐释和理性表白,“对经验的抽象 水平或曰思辨的深刻性,决定了经验研究所能达 到的理论水平” [2]。 因此,倡导与要求本科毕业 论文教育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的有机结合,不仅 能够优化并完善论文的建构样式和研究范式、强 化论文的理性内涵、提高实证研究水平,而且能激 发大学生关注与探究教育发展热点问题,积极投 身社会。
3.4 建立全过程渐进式的指导模式
本科毕业论文工作通常安排在大四,与学生 考研、实习、工作等存在一定的时间冲突。 为了确 保毕业论文和实证研究高质量地完成,地方高校 需要打破传统,建立全过程渐进式的毕业论文指 导模式。 从大一时就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让导师 普及学术论文和毕业论文常识;大二时,导师引导 学生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和暑假社会实践中发现 问题,撰写和提交研究报告,指导学生大体确定毕 业论文研究的方向和话题;大三时,学生在课程学 习和社会实践中进一步搜集资料,明确选题,写出 一篇 5 000 字左右的学期小论文;大四时,扩展阅 读相关专业研究成果,在导师指导下完善实证设 计,科学有效地开展实证,充分统计和分析数据, 最终完成毕业论文。 在四年学习中,导师拟定本 科生四年阅读书目和阅读计划,开展同一指导小 组学生读书经验汇报和研讨会,涵养理论素养;带 着学生一起开展课题研究,参与问卷调查等。 在 导师全过程悉心指导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的问题意识、理论思维、科研能力,熟悉研究方法, 形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这种渐进式的毕业论文创 作无疑比速成式地构建“空中楼阁”要科学合理, 选题难、实证难等难题将有望迎刃而解,毕业论文 的完成将会水到渠成,达到理想的效果。
3.5 搭建实证研究的服务平台
大学生常常因为缺少可供获得经验材料的实践机会,导致很多教育实证研究难以开展和获得 真实信息。 因此,地方高校既然倡导毕业论文开 展实证研究,就应该拓展渠道,搭建利于学生开展 实证研究的校内外服务平台。 首先,充分利用产 学研合作的平台。 地方院校向应用型转型以来, 与校外工厂、企业、事业单位等不断开展产学研合 作,因此,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尤其是毕业生深入合 作的企业、学校等开展实习见习活动,学生在实习 单位允许范围内,充分感受,现场进行观察、访谈 等调研,获得一手资料。 其次,实行双导师制,除 了校内指导老师,在实习单位聘请工作经验丰富 的人员作为校外导师,指导毕业生选题和开展实 证研究;学生同时参与校内和校外导师的研究活 动,大大增加基于真实场景的研究机会。 最后,提 供参与调查研究的机会。 学校相关部门要定期组 织各种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带队老 师指导下完成调研报告;同时,与地方教育行政部 门协商,遴选优秀学生参加专项教育测量、调查和 数据统计工作,学生借机学习实证研究方法,积累 教育研究经验。
总之,地方高校应该积极为本科生实证研究 搭建服务平台、开辟绿色通道、提供实践机会和营 造研究氛围,教师竭尽所能指导和引领学生,学生求真务实开展研究,本科生科学研究水平和毕业 论文实证研究的成效一定会大大提升。

上一篇:2012年与2018年翻译硕士毕业论文翻译理论应用对比分析
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在线管理系统的优点及实施难点分析


相关推荐:

  • 2019-12-13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2019-12-13 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论文定位与质量保障措施
  • 2019-12-13 团队协作模式下独立学院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
  • 2019-12-13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 2019-12-13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模式探索——以河南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