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论高校社科学报与我国学术话语权的建构

论高校社科学报与我国学术话语权的建构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08-22 13:38:20

[摘要] 国家硬实力的提升,为学术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中国模式的成功,中国问题对于其他 国家的借鉴意义,为当下学术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提供了学理依据与支撑。自主建构学术话语体系,反对西方学 术话语霸权,是学术共同体不可推卸的责任。高校社科学报应从四个方面促进学术话语权的建构:一是组织引导 学术研究,促进中国学术话语的生长发育;二是关注当下中国的社会实践,促进中国问题的话语提炼与言说;三 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推展与传播;四是培养学术新人,举荐学术人才。
一、引言
话语权是后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主要是 指话语权利和话语权力。 20 世纪中后期,话语概念 经巴赫金、 福柯等人的阐释, 突破了语言学的界限, 在思想理论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话语与权力之间 的关系被充分挖掘。话语的权力不仅特指法律意义 上的权力,同时也是学术、知识乃至文化的一种隐 喻。 “影响、控制话语运动的最根本的因素是权力。 话语和权力是不可分的,真正的权力是通过话语来 实现的。” [1](62)话语理论向人们揭示,话语权是国 家意识形态的缩影,文化软实力的体现,知识、学 术也可以成为权力的表现形式,因为主流话语往往 是政治权力、文化权力的一种“知识型构”。从国 际层面看,一个国家表达国家存在感的最有效方 式, 除了国家的整体实力, 就是这个国家的话语权, 其中也包括学术话语权。
学术话语是对学术问题的理论阐述与价值论 证,是一个民族精神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文 明进步的价值象征,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权利”的学术话语权,主要有创造更新权、 意义赋予权、学术自主权等类型;作为“权力”的 学术话语权,主要有指引导向权、鉴定评判权、行 动支配权等类型[2](28)。建构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 掌握学术话语权,是一个文明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 的必然选择。学术对话与交流,是传播中国文化与 中国价值理念的重要途径,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要 在理论自觉的基础上,自主建构、自主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努力掌握学术话语权,使中国文化、中国 学术从世界学术格局边缘走向中心。
二、学术话语权建构的多元价值
(一)全球化的学术语境
当代文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信息化、全球化。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信息高速 公路,通讯与传媒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不 仅使交流与合作更为便捷,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 限制。 21 世纪,新兴产业和资本不断向全球各个地 区扩张, 使各国的经济联系更紧密, 网络更加普及, 全球范围内实现了文化的零距离传播,开辟了学术 传播与文化交流的新时代,使学术全球化成为一种 趋势。 比尔•盖茨认为:“信息高速公路将打破国界, 并有可能推动一种世界文化的发展。” [3](326) 世界联系的多样性,国家利益的多元化,使人 类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全球化语境下,权力 的制高点在于话语权的掌握。现代社会,掌握了话 语权,就意味着有了言说与表达的资格,将控制着 意识形态与舆论的方向;掌握了学术话语权,即掌 握了影响与主导学术发展的能力。当今时代,一方 面,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实力及数字技术 领先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以代言人的身份推行文 化霸权主义,西方话语体系成为世界流行话语,并 宣扬所谓的全球共识与普世价值,将之单向度地输 入第三世界与发展中国家。信息殖民成为这些国家 扩张的新手段,将它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生 活方式嫁接与推展到世界各地,意图重塑世界文化格局。美国的新闻网覆盖全球各地,仅美国几家主 要媒体如和众社、美联社等的信息发布量就相当于 其他国家信息发布总量的 100 倍。能够引起全世界 广泛关注的话题,也主要是由路透社、法新社等全 球四大新闻媒体发布的。另一方面,信息革命与数 字技术使一个更加多元的、平等的、开放的、广泛 的对话机制得以逐渐形成。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 方,多层次、多面向、多角度、多方位的交流与沟 通得以实现。在冲突与碰撞中,中国作为世界文明 大国,不能没有自己的话语权,不能缺少引领时代 发展和世界潮流的学术话语权。
(二)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需要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 国家实力可分为硬实 力与软实力。硬实力主要体现为经济、军事、科技 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而软实力则是依靠 文化、政治价值观、外交政策等产生的吸引力,软 实力的强大可以持续影响国家的长远发展[4](153)。 经 过 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迅速崛起,在政治 、 经济、 文化、 军事、 外交等方面有了长足发展。 2014 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达 636 463 亿元,首次突破 了 10 万亿美元,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跻身超 10 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我国政治上更加民主化、法治 化,科技上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成果……总之,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升为我国学术 话语权的建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将更加深刻 地影响全球格局的“再塑造”。
中国的快速崛起,也使西方发达国家担心其国 际地位被中国取代,综合国力被中国超越,因而不 遗余力地批评、质疑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 甚至不择手段地抹黑中国形象。在西方国际话语霸 权主导下,中国不断地被否定:借人权问题干涉中 国内政、以反垄断名义打压中国的市场经济、指责 中国制造的产品低端伪劣……甚至把中国视为专 制、独裁国家。中国的国际形象被诋毁、扭曲和丑 化,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言论也甚嚣尘上, 西方国家企图以此在国际社会打压中国。不管它们 出于什么目的,我们都应基于我国的历史与现实, 基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基于国家利益,驳斥它 们的误解与偏见,维护我们的国家尊严与国家利益。
“中国道路”的成功带来的不仅是中国的崛 起,而且是一种新的思维、新的思路,甚至可能是 一种新的范式变化、一种现有的西方理论和话语还 无法解释清楚的新模式[5](119)。 我们必须积极地以自 己的方式参与人类文明事务,主动在决定人类命运 的重大事务中发声。建构中国自己的学术话语体系,向世界介绍中国人民所选择的道路,以及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的内涵、特点、优势,推 展中国的发展理念、价值追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 复兴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国际环境。只有以文化 竞争力、学术竞争力增强中国的话语权力量,改变 西方的话语权优势,才能增强国家软实力,提升我 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三)学术自身发展的必然
根据话语理论,有学者把中国学术话语的历史 进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春秋战国时期,约 550 年。第二阶段,两汉之际至隋唐时期,约 910 年。第三阶段,“五四运动”至“文革”时期,约 60 年。第四阶段,新时期至今,约 40 年[6](3)。第一 阶段是诸子百家的本土文化学术自创时期,精神创 造活动非常活跃。汉唐学术在吸收印度佛教等外来 文明的基础上大放异彩,达到一个鼎盛时期,对整 个亚洲及部分欧洲地区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朝 代更迭,“帝王话语”式微,中国近现代社会激烈 动荡,晚清西学东渐,西方的现代主义理论在整个 20 世纪对中国学术构成统摄之势。赛义德在《东 方学》一书中,对于近现代西方的学术话语霸权进 行了深刻揭示:“东方学这套知识—权力体系中, 东方被剥夺了主体地位,是一个被剥夺了话语权的 ‘他者’。” [7](23) 虽然外源式的现代化运动使我们 被动地学习、输入西方学术话语,但中国学人对此 一直保持了清醒认识。20 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解 放思想”口号的提出, 整个思想学术界都大受鼓舞, 出现了学术的理性反思。20 世纪后期到 21 世纪初, 我国学者的自主意识进一步增强,自觉推动了学术 规范的创建。 2004 年,基于学术规范自觉的成果, 中国学术界萌发了自主创新、自主发展的意愿和冲 动,开启了学术话语自觉建构的新阶段[8](28-31)。尽 管当代中国学术界有部分崇洋心理和西方中心主 义价值观,但更多的是反思及理性自觉。 21 世纪是 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的学术竞争格局已经形成。 只有将学术范式建构的视野立足于中国学术,进而 观照世界学术的发展,并延展到具有民族意义和国 家意义的学术范式创构,才能达到自我学术更新与 学术自我发展。
三、高校学报参与建构学术话语权的路径
学术期刊与报纸、广播相比,可以对研究对象 作较长时间的调查分析,有效增加内容的深度与力 度,学理性强;与图书相比,学术期刊出版周期相 对快捷、时效性强,但在某一领域又可不断深化与 积累。高校社科学报作为学术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视为学术交流的最佳平台和工具之一。 据权威统计: 我国现阶段约有 6 400 种中英文期刊, 高校所办大学学报共有 1 760 多种,约占全国期刊 总数的 1/4,是我国学术期刊的主体[9]。我国早期的 大学学报曾强调:“西士谋刊行月,以表学堂之内 容,与当代学界交换知识。”“学报者交换知识之 渊数也。 ”“译述欧西有用之书报, 传播学术。 ”[10](87) 高校社科学报的宗旨和使命一直都非常明确,即在 古今中外学理的基础上,为构建科学的中国现代学 术,以推进现代国家的建设而贡献学界的一份力 量。作为交流学术思想的重要公共场域,高校社科 学报曾发表了诸多学者的代表性著作,对于现代文 明的广泛传播与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都起到了重 要作用。 如梁启超、 胡适等学者的很多原创性作品, 涉及众多领域,引领了当时的学术潮流,成为所在 学科的奠基之作或代表作[10](89)。
高校社科学报在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推动与 促进我国学术话语体系的生成发育等方面有不可 替代的作用,对我国学术话语权的取得具有重要意 义。那么,高校社科学报如何参与学术话语体系的 构建?如何推动学术话语权的取得?笔者认为可 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一)组织引导学术研究
作为学术对话与交流的公共平台,高校社科学 报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发表文章,而应主动担当起 学术组织和学术引导的重任。学术是学报的本色, 没有学术的学报就没有学术生命; 学术质量是第一位 的,没有学术质量就没有学报的生命[11](186-188)。除了 思想研究者的辛苦创作,学报编辑人可以从几个方 面推进学术话语的生长发育。一是熟悉所负责学科 的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确立原创性的价值理念 与研究旨趣,分辨研究成果的独创性,做到优稿优 发、特稿特发,关注原创性科研成果的首发权;倡 导科学研究要有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有一定 的深度,有较高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但没有原创 性的成果,就没有参与竞争的资格,自然也就谈不 上超越。二是围绕重大社会现实问题,通过选题策 划,召开学术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群体研究,主 动组织提出学术话题,推动某些重要社会问题的理 论探讨,形成学术热点,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比 如,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讨论、关于民主法治问题 的讨论等,都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学术意义。三是 关注边缘学科、 新兴学科, 关注学科间的交叉发展。 这些领域是新的学术生长点,对于未来学科及学术 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四是坚持系统、完整、严格的审稿制度,如同行匿名评审制,论文查重,从制度上守卫学术 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有利于学术资源的公平分 配。没有学术质量,学术话语权只能是奢谈。五是 倡导学术诚信,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学术不端行为 不仅损害了我国学术界的形象,而且严重影响了我 国的学术发展和科研竞争力,对于整个民族的学术 雄心都是一种打击,须坚决抵制。
(二)关注当下中国的社会实践
有学者认为,近现代中国学术话语“失语”与边 缘化并不在于语境投靠与特色意识淡薄,而是因为 中国学术过于偏爱文本而没有置身于现实实践之 中[12](82-85)。现实的问题、现实的需求是新的学术生 长点最好的催化剂,高校社科学报理应促进学术理 论界对当下中国问题的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实践具 有世界意义,中国不仅解决了本国诸多难题,也为 全世界树立了榜样,让其他国家人民有信心解决本 国问题。关注中国现实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学术 研究与讨论、进行理论表达与阐释,是中国学术界 尤其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 社科学报应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推动社会科学研 究本土化,学术自觉才有方向性和主体性。改革开 放 40 多年来,中国的现代化实践,中国的发展道 路、发展模式,中国所取得的成绩和影响已超越国 界。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问题、 构建和谐世界问题、 一国两制问题,早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推动这些具有世界意义的中国问题的研究,应是专 业学者和国际学术界的最大期待,是实现中国学术 话语权的根本所在。
(三)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中国要向世界表达自己的意见,要让世界认识 中国、了解中国,必须对中国核心价值理念进行推 展。学术对话与交流,是传播中国核心价值理念的 重要途径。高校学报尤其是人文社科类学报作为学 术话语的重要传播平台,对传播中国的价值追求、 文化观、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我国不仅在经济建设 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在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也 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个领域的新观念、新经验层出 不穷。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 提升,国家话语权建构开始出现。学术理论界也对 中国的发展道路、模式、制度不断反思总结,对国 家价值理念、价值追求不断提炼升华,不断深入探 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2013 年,《关于培 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党 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 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 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 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 价值准则,这 24 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 本内容。”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继承和创新 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广泛吸取了世 界文明特别是现代文明的优秀成分,对中国重建价 值和重建文明秩序有重大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具有 世界意义。广泛研究与传播中国核心价值理念,用 我们的思想理论自信,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与碰 撞,不仅有利于消除西方社会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 的误解、偏见、敌意,而且有利于建构中国学术话 语权,扩大我国的学术影响力。
(四)培养学术新人,举荐学术人才
中国未来的学术的希望,就在年轻人身上。高 校社科学报应重视且积极发表青年学者的优秀论 文,坚定他们走学术道路的决心;对他们进行学术 写作方法的指导,提高中青年作者撰写论文的能 力,扶持他们成长;引导青年学人以求真务实的精 神和开放的思想状态来做真学问,培养举荐优秀的 学术人才。
四、结语
学术期刊的水平,反映这个国家的科技与文化 综合实力以及学术共同体的凝聚力及创新力。我国 的科学研究水平稳步提升,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国 际领先地位,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反应在学术成 果上,目前,我国年发表学术论文达 200 余万篇, 发文量仅次于美国,总量居世界第二。但我国学术 期刊(包括高校社科学报)在国际上的传播能力有 限,缺乏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期刊品牌,在国际学 术前沿缺乏必要的话语阵地。
近年来对学报的质疑与批评声不绝于耳,如学 报的同构现象、低水平重复现象、学术腐败问题, 等等。由于宏观学术评价体制的原因,我国一流的 学术论文大多发表在国外知名期刊或其他专业学 术刊物, 在高质量稿源的争取上, 学报无优势可言; 由于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原因,我国高校学报大多散 小无力,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报为了赢得更大的国际 知名度,也纷纷与国外出版商合作。我国一流学术 成果、一流学术期刊的外流现象,应引起整个学术 界、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考察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学术期刊,有些经验值 得借鉴,如发达的经济基础、先进的科学技术、实 力雄厚的出版集团、优质的出版资源、市场化运作以及完善的法律体系等。 针对我国高校学报散、 小、 弱的劣势,整合现有的高校学报资源,实行集约化 发展,成立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公司,形成期刊的品 种集群、学科集群。通过学术期刊的规模经营,降 低成本,提高效率,产生效益。加快信息传播平台 建设,建立国际知名的检索平台如社会科学引文索 引数据库等,形成学术期刊出版的数字产业系统。 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高校学报的整体效应,突出 学科优势、行业优势,增强我国的学术话语权,而 且有益于学术期刊的发展,培育国际一流的学术期 刊。国际主流出版商,如爱思唯尔、施普林格等集 成学术期刊都在 2 500 种以上,威利•布莱克威尔在 2 000 种以上,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 益。拥有自主话语权的经济大国,必须拥有与其经 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化影响力,拥有一批精品学术期 刊,找回应有的学术话语权。

相关文章:高等院校学术道德体系与学术防腐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