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工程类专业科技竞赛作品替代毕业设计研究

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工程类专业科技竞赛作品替代毕业设计研究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1-08 10:30:59

摘 要:毕业设计是实践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科研竞赛作品替代 毕业设计,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能够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科学研究、创作发明等活动,促进 学生的个性发展。
关键词:工程类专业;竞赛作品;替代毕业设计
我国本科毕业设计(以下含论文)制度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操作 范式,在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严密逻辑能力、严格习作训练等方 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 但对学生进行考核时并没有突出学生的个性 发展,没有起到促进科研、竞赛、社会生产实践的作用,考核方式千 篇一律,毕业设计形式单一,学生很难获得综合知识锻炼。[2]
1 工程类专业学生科研竞赛作品替代毕业设计的内涵解析
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模式,一般是教师出题,学生根据任务书 对课题进行计算、设计、绘图以及价值论证、结论建议等,最终形成 文稿。大四学生面临着就业或考研的压力,此时正忙于企业实习或 考研复试,很难把全部精力投入毕业设计。从学校角度,为了保障就 业率也对毕业环节放松监督。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彰显,就业率屡创新低,而企业急 需的高技能人才千金难觅。因此,探索工程类专业学生科研竞赛作 品替代毕业设计方案,能强化毕业生的科研、学术、动手实践能力, 提高论文撰写、设计制图、调研报告、专利发明的创作水平。不管是 什么形式,只要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就业竞争 力的都值得推广发展。
2 高校工程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发展现状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学生在校期间往往缺少社会实践的锻 炼,大多也没有科研、竞赛的经历。以就业为导向,在校期间进行相 应的社会生产实践,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多元化、多类型 的毕业设计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 感、提高学生科研论文素质、培养学以致用的竞赛积极性。[3-4]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普及,毕业生人数不断创历史新高,然而 毕业设计千篇一律,没有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就业压力下 毕业设计任务流于形式上的应付,选题单一质量低,与现今的人才 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融合,也没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还有就是部分课题抄袭情况严重,试验数据、研究方法、甚至科研结 论肆意编造。在社会越来越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趋势下,毕业设 计的模式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因此开拓多元化的毕业设计模式,以 科研、竞赛等作品替代毕业设计,将有助于高校培养适应社会需求 的应用型人才。[5-7]
3 工程类专业学生科研竞赛作品替代毕业设计的机制探索
3.1 科研竞赛作品替代毕业的常见申请条件
科研作品为申请者在校期间取得的获奖作品或研究成果,主要 包括:(1)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作品;(2)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研究 报告;(3)发明专利;(4)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5)艺术作品。
3.2 科研作品质量应符合相应专业毕业设计环节的教学目标 要求
3.2.1 大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作品。科技竞赛获奖作品主要包括:
(1)大学生科技竞赛是指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学院组织参加的竞 赛;(2)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获得省级及以上奖项的;(3)科研作品 由多人合作完成的,对申请人数规定如下:1○获得省级二等奖和三 等奖的,申请者不超过 3 人;2○获得省级一等奖及以上的,申请者不 超过 5 人。
3.2.2 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术著作、研 究报告主要有:(1)学生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专业刊 物上正式发表的学术论文,期刊级别以学院科研管理部门认定为 准;(2)学生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公开出版有 ISBN 国际标准图书编号 的学术著作;(3)学生作为第一作者或执笔人撰写的、经市级部门、 县(区)政府及以上单位书面采纳的研究报告。
3.2.3 发明专利。学生以第一授权人获得国家专利主管部门授 权批准的发明专利。
3.2.4 大学生创新项目成果。学生作为主要成员完成的省级及 以上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结题报告或研究报告。省级项目,申请者应 排名前 3 位;国家级项目,申请者应排名前 5 位。成员排名以项目结 题文件为准。
3.2.5 艺术作品。学生作为主要成员(排名前 2 位)创作的美术 或设计作品在国内核心期刊及以上专业刊物上公开发表(发表作品 单幅不小于二分之一 16 开版面),或在省级及以上文化管理部门举 办的全省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入选,或被市级及以上博物馆收藏。
3.3 申请科研竞赛作品替代毕业设计的程序
毕业当学年的每学期初。毕业当学年前创作的科研作品限在秋 季学期期初申请,毕业当学年创作的科研作品可在春季学期初申 请;学生填写申请表,附科研作品、创作过程说明、证书等各类佐证 材料。创作过程说明主要阐明创作理念、过程、本人作用、效果等;多 人合作完成的科研作品,申请者须经其他成员书面认可。科研作品 成绩主要依据科研作品质量、申请者在科研作品取得中发挥的作 用、创作过程说明书质量以及答辩现场表现等综合评定。
4 科研竞赛作品替代毕业设计的保障举措
以科研、竞赛等作品为依托的毕业设计,学生面对考研和就业 压力,可根据自身情况调整时间,在大四之前进行科研项目、论文撰 写,参与学科竞赛、专利申报等,这样就能提前完成毕业设计资料的 贮备,也避免毕业设计抄袭、类同等学术不端现象。以科技竞赛作品 替代毕业设计,有利于毕业设计选题模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综合 素质的拓展。很多的科研竞赛作品本身需要较强的专业基础,课题 本身就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并且往往需要创新 的设计理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学生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得到的锻炼 比传统毕业设计更丰富。[8-12]
4.1 建立毕业设计替代的规章制度体系
建立毕业设计替代的规章制度体系,成立替代工作领 导小组,健全各类激励措施。成立督导巡查组,既要保障制度的合理 实施,又要奖励优秀的学生作品,调动学生积极性。
4.2 设立学生科技竞赛作品专项经费
设立学生科技竞赛作品专项经费,保证学生科研竞赛活动的顺 利进行,为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研论文、专利申报等提供物质 保障,激发学生与指导教师的参赛热情。
4.3 提升指导教师师资力量
通过校内教师赴企业培训锻炼,提升教师的生产实践水平,借 助校企合作等平台,邀请企业优秀工程师作为外聘指导老师。举办 行业人才专题讲座,将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满足不断变 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4.4 以毕业设计模式多元化为契机,推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采用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与措施提升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人 才培养目的之所在。通过毕业设计模式多元化,特别是以科研竞赛 作品替代毕业设计,学生可以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结合科研、竞赛、 专利、社会活动、调研报告等多元化的实践成果,提升自身的专业素 养与学识深度。因此,以科研竞赛作品为载体,形成“学科竞赛—科 技创新—教学改革”的良性循环模式。
5 结论
将科技竞赛作品与毕业设计相结合,以优秀作品替代毕业设 计,提升学生科研竞赛、专利发表、论文报告等方面的积极性,也提 升了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这些作品有助于理论知识应用于实习实 践、提升学生积极主动的创新能力,有助于高校培养专业扎实、积极 实务、善于探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工程类专业的学科竞赛、科技创 新项目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实习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数模大赛、力学竞赛、结构设计竞赛等行业竞赛的锻炼,通过专利申 请、论文发表、科技项目、新苗计划等课题的参与,必将有利于工程 类专业人才工程素质的全面提高。

上一篇: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模式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相关推荐:

  • 2019-11-06 秘书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实践分析
  • 2019-11-06 依托化工设计竞赛提升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
  • 2019-11-06 基于中职服装毕业设计课程实践的精准育人研究
  • 2019-11-06 SPOC平台对环境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学的影响
  • 2019-11-06 基于校企合作提高毕业设计实践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