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设计类专业毕业生中长期专业对口就业情况调查报告 ——以东莞理工学校为例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1-19 20:58:13
摘 要 我们对一批东莞理工学校设计类专业毕业五年以上,目前依然从事设计类工作的毕业生人群进行了一次认
真而严谨的问卷调查。围绕问卷设置的六项关键内容,对资料进行了收集,分析和思考,以期能为专业的发展服务。
1 调查标准和范围的设定及调查问卷的设计
经讨论,我们把调查对象的标准设定为:2005 至 2010 届
设计类专业毕业,目前依然从事设计类工作的毕业生人群。理
由是这个群体从学校毕业至少已经五年,具备一定的业界从
业经历,可以被视为已经通过了至少一次行业淘汰考验的业
界人群。
调查问卷由李毓楠老师设计,内容见“附件一:调查问卷”,
主要调查以下六项关键内容:
(1)专业对口就业率;
(2)毕业生的选择流向及其影响;
(3)专业对口就业学生在设计行业中的分布;
(4)跳槽次数和工作满意度;
(5)目前工作的专业技能要求;
(6)专业技能进一步学习的需求。
2 问卷调查表的分发和回收情况
在调查表设计完成之后,我们先明确分工,联系各班班长,
让他们与同班同学串联,为期一周。然后,由他们向老师们汇
报符合标准的同学名单和电话。老师们逐一致电核实情况。
经过认真甄别,最终确认符合调查标准要求的人数是 38 人。
我们组织了邮寄,在每封邮寄信封内附上十元的回寄邮
资,要求调查对象在收到调查表后三天内,手写填好调查表,
然后回寄。最终,我校部分寄出的 38 份调查表全部回收。
3 问卷整理
课题组以上述六项关键调查内容为纲目,对调查问卷中
我校部分进行整理,得出如下的数据和表格。
3.1 专业对口就业率
我校装潢设计与印刷专业和电脑美工专业,2005 年-2010
年,共六届,十个班,有毕业生 495 人,现有从事设计行业毕业
生 38 人。专业对口就业率为 7.68%。
3.2 毕业生的选择流向及其影响
一般而言,中职类学生在毕业以后会有三种选择。(1)升
学就读高职院校。(2)在职进修。(3)直接就业。在调查问卷
中,我们就升学与否和就读形式做了提问。根据调查对象的
回答,我们做了统计,结果如表 1。
3.3 专业对口就业学生目前在设计行业中的分布情况
这批毕业生从事的设计工作看似各有不同,但如果从设
计门类的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四大门类。统计结果如表 2。
3.4 跳槽次数和工作满意度情况
在调查表中,我们针对调查对象的跳槽次数与他们对当
下工作的满意度作了提问。统计结果如表 3。
3.5 目前工作的专业技能要求情况
调查表中的第二个问题就学生目前工作常用软件一项进
行了提问,回答结果是:在 38 份调查表中,有两位调查对象没
有明确写下完成当前工作的软件要求,其余 36 位都作了填写,
如表 4 所示。
3.6 专业技能进一步学习的需求情况
调查表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如果您能穿越回中专时代一
年,之后却又只能无奈的回到您现在这份工作之中,单从专业
学习而言,您最希望学习什么课程?”根据回收表中的填写情况,我们统计的结果是:
(1)在填写调查表的 38 名毕业生中,有 13 位没有从具体
学习某一项或多项技能的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这部分对象的
回答有繁有简,但多是就设计的整体技能或设计流程方向回
答这个问题。
(2)其余 25 位调查对象提及了希望学习或者进一步深入
学习的技能的名称。
我们根据这些技能名称和它们被调查对象提及的人次,
整理表格如表 5。
4 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
4.1 就业率
专业对口就业率 7.68%是高还是低呢?我们专门查阅了
资料。在中职类这个界别,我们没有找到同一时期有支撑的
数据资料(即:数据具备完整调查方法和调查过程的记述)。我
找到的最相近资料是《我国近年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程度及
影响调查报告》,中国教育报,2014-10-27 版。文中提及“2010
年就业蓝皮书调查研究表明,全国 2009 届本科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为 67%,高职高专为 57%。”
相对于 67%和 57%,我们的专业对口就业率相形见绌。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本次的调查和统计与上述蓝皮书相比较,
至少有三个不同,即:调查对象不同,调查范围和手法不同,调
查对象的毕业年期不同。
我们的调查对象毕业年期最短的是五年,最长的是十年。
也可以说,蓝皮书上的专业对口就业率没有经过业界洗礼,而
我们的专业对口就业率经过了业界洗礼,两者意味,完全不同。
经过业界的洗礼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一定更具意义。它不仅有
助于学校客观了解和审视专业教学质量,更应该被视为办学
者对社会的一种交代。
4.2 升学不如就业好,但升学总是被选择
为了深入研究,我们向学校教务科查阅了被调查这批学
生在校时的高职高考的报名资料,统计出来的报名率是 78%。
以这些年来中职的升学环境,这些报考学生,绝大部分都会被
各式各类的高职院校录取。
然而,单从表 1 的数据呈现上看,当年敢于中职毕业就直
接专业对口就业的那批毕业生,其日后的专业成长明显更优。
其中原由,值得我们深思。
4.3 关于“从事不同设计门类人数分布统计表”的分析
(1)平面设计,接近 60%的调查对象从事平面设计类工作
是专业原因。本次的调查对象都是装潢设计与印刷专业和电
脑美工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最对口的就业方向就是平面设计。
从事平面设计类工作相对低薪应该是市场原因。我们对
一批业界人士做过咨询,在珠三角地区,熟练的平面设计师月薪大概是 5000 元左右。造成平面设计行业普遍相对低薪的
原因有很多,其中,行业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多,市场规范有
待培育,当属主要。
(2)行业附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对于平面设计,从事室内外装饰设计,影视动画和工业
设计这三个门类工作的调查对象薪酬水平总体上都不低。我
们的原因分析是:有“好背景”才能有“好前景”。室内外装饰
设计的支撑行业是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影视动画设计的支撑
行业是动漫产业和传媒业;而工业产品设计的支撑行业是东
莞引以为豪的制造业。兴盛且广阔的产业背景,必然为附着
在其身上的各路专业人才提供更丰富的工作机会和更广阔的
发展前景。东莞产业层次丰富,把专业附着于行业进行拓展,
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4.4 行业的需求应该成为我们设置专业教学内容的基础
表 6 由表 5 分类整理出来。观察表 6,我们有两个发现。
(1)在软件类中,继续学习愿望最强的前五个软件分别是:
PS、CAD、3Dmax、CDR、AI。当我们把表 4“调查对象当前常
用工作软件名称和应用人次统计表”拿出来与之对比之时,我
们发现调查对象目前最常用的工作软件分别是:PS、CDR、AI、
CAD、3Dmax;两表呈现完全重合。由此可见,这五大软件之
于调查对象,当属重要技能;不但大家都在用,而且仍有较大
的学习提升需求。
(2)在技能类中,学习需求最大的科目分别是:设计手绘,
摄影和色彩搭配。而设计手绘和色彩搭配,从专业角度看,其
实同属一种技能,即快速表现能力。对于这种对快速表现能力
的需求,在访谈中也常被调查对象提及,其实用意义可见一斑。
4.5 专业素质培养目标的探讨
进一步观察表 6,我们看到这批调查对象的最大学习需求
仍是软件,共有 19 项。在这 19 项中,除去 PPT 是幻灯片软件
之外,剩下的 18 项都属设计辅助软件。如果把这些软件从不
同应用领域进行区分,大致可以被分成五个大类,如表 7 所示:
观察表 7,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不少软件的应用领域不止
一个;有的,如 PS,更是五界同跨,广泛应用。我们还可以进一
步指出,在列出的五大设计领域中,除了前文所述的同一软件
在不同设计领域可以交叉应用这个特点之外,其实还有一个
特点,就是在同一设计领域,其核心应用软件一般都不止一个,
而是两到三个。它们往往是通过配合应用来开展设计工作的。
如果我们根据这样的软件应用背景以及问卷中体现出
来的行业实际能力要求来为中职设计类专业学生设置理想
的专业素质培养目标,那么,我们的理想目标就应当是:“具
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手绘能力,软件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协同
设计能力。”
5 总结
这是一份以调查数据为基础所作的调查分析报告。虽然
数据的调查基础并不大,不足以作为一种普遍现象来理解;但
我们的调查诚实严谨,数据具有较好的真实性。在这个基础
上,我们对这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表述了观点,开拓了
思路,明确了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上一篇:基于微信的高校毕业生离校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下一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与实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