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应用型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应用型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及改革措施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2-07 10:54:30

[摘 要]多年以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的关注热点,由此也引发了要不要废除本科毕业论文的 争论。作为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其本科毕业论文无论是在选题还是在写作内容和方式上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但只要 管理得当,其质量还是有可提升的空间,与此同时,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在保留毕业论 文基础上进行多元毕业考核方式的探索。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现状
毕业论文是应用型高校文科本科教学中的重要实践环 节,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现实问 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科研素养,它也是学生获得本科学位的 主要认证依据。但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应用型高校文 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总体水平严重下降。
一 应用型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现状
(一)从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
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考虑的是选题,选题质量的好坏 直接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在实践中,学生论文选题存在诸 多问题。
第一,选题来源单一。一般而言,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对本 学科研究状态全面系统地了解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大量阅读 相关文献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才能判断所研究的主题的价 值,找好选题。但在实践中,学生或者是因为个人能力不足,或 者是因为态度不佳,大都不愿意花时间去做查阅文献的工作, 或者从网上搜索别人的论文题目,或者被动地等待指导老师 提供选题,以致选题范围狭窄,来源渠道单一。
第二,选题不恰当。这主要表现在“小题大做”,或“大题小 做”。学生的论文选题要么题目范围太窄,知识信息涵盖不足, 缺少文献资料,难以“施展拳脚”;要么题目太宽泛,就研究者 目前的研究能力和知识储备是难以完成的。比如新闻学专业 一些学生的论文选题:论企业社会化媒体营销,论媒介融合的 方式,论舆论导向,论传统媒体转型,论受众心理等等,这样的 选题太大,涉及的面太宽泛,很难用几千字把它论述清楚的, 结果可能是面面俱到,只是点到即止,泛泛而谈,难以深入。
第三,选题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应用型高校强调专业学习 与实际的紧密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毕业论文的写作也是 强调要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以体现研究价值。 而现实中,应用型高校学生的论文选题大多与自己的实习实践没有关系,选题缺乏实践基础,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感悟自然 就少,因此,在写作的时候,只能根据网络或其他途径获得的 资料闭门造车,论文内容空洞,也很难说有什么价值,失去了 要求本科学生进行毕业论文写作的原本意义。
第四,选题扎堆,人云亦云,创新性不强。几乎每年每个学 科领域中都会有一些热点事件,或本学科领域的热点话题,对 于学生来讲,关注热点和研究热点是一种基本的专业素养,但 要进行具体的研究时,却是角度雷同,所使用论证资料相似。 笔者所指导的几届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中,学生通常会选择 从具体热点事件或热点节目等入手来关注某一问题,比如医 患冲突事件、反转新闻事件、重大突发事件,热点电视节目《朗 读者》《中国好声音》等,每年都会有学生“旧事重提”,这并不 是说这些事件和节目没有研究的价值,而是他们研究的面向 与以往的研究没有不同,只不过是换了个事件或节目而已。
(二)毕业论文写作的内容和方式
应用型高校文科毕业论文写作上的问题有诸多方面,但 比较明显且重要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毕业论文内容抄袭严重
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及相关报道都反映出一个普遍的问 题,即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着应付的心态,这种心态在行 为上则表现为“抄袭”,他们不是按照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和 要求去认真研读相关文献,情况好一些的是在毕业论文中对 已有的研究数据或其他与论文选题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粗 浅归纳和分析,有一些自己的思考,而问题较严重的是找几篇 论文,这里抄一段,那里抄一段,重新组合,就成了自己的毕业 论文,更有甚者找一篇论文原封不动的当作自己的论文,或者 直接花钱雇佣“枪手”代写论文,以蒙混过关,这种情况还不在 少数。
创新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原动力,只有创新,科学研究才有 可能走向进步。毕业论文写作也是一种研究行为,但如果这样 的研究行为是较少的独出机杼,更多的是陈陈相因,那么本科毕业论文其实已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2 论证过程缺乏深度,结构“头重脚轻”
从论文写作的方法来看,很多应用型高校文科毕业论文 存在着雷同的方式:多定性分析,少定量分析,缺乏实证调查, 以致论证某一观点时往往缺乏有力的支撑材料,论证不充分。 而具体到论证过程,一般而言,毕业论文的写作首先要有论 点,然后展开论证,这种论证既可以从理论层面,也可以从实 践层面,对于文科学生而言,毕业论文更倾向于前者。但就理 论功底而言,应用型高校学生往往又比较薄弱,所以论文写作 中经常是论点提出来了,而在论证时普遍是从概念到概念,从 现象到现象,写了一堆的话,却对于为什么是这样,如何有理 有据把论点说清楚上,明显力不从心,整个论述没有深度,针 对性和创新性均不达标。而在结构安排上,很多学生在写毕业 论文时,会写的、能写的则多写,不会的则往往“一笔带过”,全 然不顾论文还有结构一说,以致论文各部分及重点和相关背 景比例失调,论文中心不明确,主题不突出。
3 行文“四不像”
现在一些应用型高校为杜绝学生写毕业论文时的抄袭行 为,要求学生的毕业论文要进行查重,超过规定的查重率,论 文则被认为是不合格,所以很多学生为了查重过关,会对别人 的研究成果从语法、语言表达、逻辑关系等方面进行改写,以 求查重达标。但这样做所带来的问题是学生在未能完全理解 原作者的写作意图,而贸然重新改写时,内容是断章取义的, 写出来的论文往往是上下文语句不通,句不成句,段不成段, 语言表达明显缺乏学术论文的文体风格和语言特征,论文中 大量出现一些随感式的表达。
二 应用型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出现问 题的原因
(一)毕业论文写作课程安排得不合理
毕业论文写作课在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的培养方案里都 是必修课,学时安排一般在十六至二十四学时之间,学期通常 安排在第八学期,这样的安排首先是课程学时太少,课程内容 很难按照科研要求的完整逻辑展开,有机地把论文选题、研究 方法选择、研究设计和写作实践环节整合进教学内容,而只能 主要集中于学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写作特点和常用写作方法 上。这样一来,该课程通常会被分解为一个个独立的单元,知 识的系统性不足,以致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零散,难以建立学 术论文的整体概念,如果再缺乏联系实际的写作实践的锻炼, 学生很难从这门课程中真正学到写学术论文的方法和技巧。
其次,课程学期安排滞后。在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之 前,大多数文科学生都没有经历基本的科研训练,而研究能力 的培养通常又需要较长周期,因此,第八学期的课程安排意味 着学生的科研训练时间很短,充其量就一个学期的时间,而且 这个时段又往往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和应付其他各种考 试,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和毕业论文的写作中,再 加上文科毕业论文写作对文本本身的质量要求较高,需要反复修改完善,这都是很费时费精力的。很多学生的毕业论文是 在答辩前一至二个星期内完成的,前期没有科研能力的培养, 后期没有时间的保证,这样写出来的论文质量可想而知。
(二)毕业论文质量评价体系不完善
应用型高校通常都有关于毕业论文工作的一系列制度 安排和要求,比如选题、做任务书和开题报告、教师评阅论 文、论文答辩等,但现实中,很多的制度和要求形同虚设,没 有起到应有的约束和保障作用。比如选题确定环节,选题的 把关主要是各指导老师,没有建立起审题团队,只有指导老 师一人审题,难免也有失误的时候;任务书和开题报告环节 更是学生填个表就完了;答辩也不过是只走走过场;毕业论 文成绩的评定缺少具体的操作标准,以致成绩的评定较为随 意,所有这些环节都缺乏有效的监管。虽然有的学校可能会 对毕业论文进行抽查,但也是形式大于内容。更为严重的,这 些现实情况最终都会通过某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毕业论文 工作的“潜规则”,从而造成他们在心理上对毕业论文写作的 轻视,并且“代代相传”。
(三)忽视学生个体差异,“一刀切”地要求都写 毕业论文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把重心放在了提升学生专业技 能和动手能力上,对学生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较少重视,这使 得许多学生在理论知识的积淀上明显不足,再加上现在的大 学生个体差异明显,思想活跃,有些人擅长表达写作,有些人 擅长动手能力,对于这样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应用型高校文 科专业几乎都沿用了写毕业论文的制度,要求所有学生必须 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与答辩才能毕业,这显然有些强人所难,但 学生又不能不做,结果就是胡做、乱做。
事实上,放眼国外的许多大学,论文并不是本科毕业的必 要条件,这并不是意味着它们就不重视学生的研究能力,相 反,很多平时学的课程会把写小论文当作课程的主要考核方 式,也起到了训练学生写作、思维和研究方法的作用。
三 应用型高校提高文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 举措
(一)改革课程体系,加强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
毕业论文写作课应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素养, 而不仅仅是学生的论文写作技能,所以,在课程体系的建构上 该课程应做一些调整。
一方面,在教学时机与学时的安排上,毕业论文写作课可 以提前到大二或大三,学时安排不少于三十二,让学生较早地 熟悉论文写作的要求,并通过学写课程小论文或学年论文的 方式来锻炼科研能力。在这方面,国内清华大学就早已经试 点,从大一就开始开设偏向逻辑性和说理性的写作课程,在 2018 年 5 月时,清华大学宣布了面向 2018 级新生开设“写作 与沟通”课程,将写作定位于“分析性写作”和“说理性写作”。 课程小论文或学年论文可以说是毕业论文的前奏,写好这两类论文,可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研究的 方法,为撰写毕业论文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是改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善于将零 散的基础知识、研究能力、技巧进行整合,便于学生能从整体 上把握论文写作的要领,并采取“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方式,将 教学内容隐藏于项目中,以项目任务的完成引导学生自己发 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边学边用,活学活用,只有这 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学有所获。
(二)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是保证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环节,因而如 何提升教师的指导水平,约束其指导行为也是应用型高校应 关注的重要问题。
首先,把好遴选指导老师的“入门关”,具体可以从职称、 专业知识结构、科研素养及责任心等方面建立准入制度。目前 有些应用型高校在遴选指导老师时主要实行的是职称准入门 槛,即讲师以上职称才能指导毕业论文,但其他的标准都没有 建立;其次,建立健全具体可操作的考核机制,严格管理教师 的指导过程,并对违反规定的指导行为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 很多应用型高校也有类似的考核制度,但过于宽泛,不具体, 考核难以执行,更重要的是没有建立处罚机制,使这种制度失 去了威慑力。第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指导老师的热情,使其 起到“鼓励先进,带动落后”的作用。在这方面,目前一些应用 型高校的做法主要是给予论文指导费,评选优秀毕业论文,并 对评上的再给予少量的补助,这是远远不够的。最后,还要多 渠道地帮助教师“充电”,提高其指导水平,比如可通过提供经 费让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会、邀请专家进校举办学术讲座、培育 科研学术团队等。
(三)建立有效的毕业论文监控机制
有效的监管和评价是提升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保障,应 用型高校应结合文科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根据学生对专业 知识的掌握程度,加强对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有效监控,要着重 注意以下环节:
加强对选题专业性、学术性或应用性的把关。可以建立由 专业教师组成的专业委员会来加强对选题的审核,具体可从 题目来源,立论新颖程度,与实习实践结合的紧密程度等方面 来评价。
规范开题,主要包括撰写开题报告和开题答辩。学生要撰 写出开题报告首先要阅读大量文献,熟悉研究背景,明确研究 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这个工作一方面会让 学生对自己要做的选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另一方面还可以了 解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质量,而开题答辩则是对论文选题及 后续研究可行性的一种集体把关。做好这两个基础性工作,将 有助于后期论文写作的顺利开展。
落实好论文答辩及建立具体可操作的成绩评定标准。我 国高校普遍存在一种严进宽出的现象,应用型高校自然也不 例外,这种情况也反映在毕业论文答辩上,为了让学生顺利毕 业,答辩老师一般都不会让学生不及格,因而也必然造成答辩 过程流于形式。在这方面,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可以通过建立专家组、督导组等参与到答辩过程中,实行对答辩过程的监 督。另外,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也一般是在答辩后立即给出 的,要确保答辩成绩的公平公正,首先成绩评定的标准应该是 具体可操作的,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结合专业情况,制定出 具体的评价标准,并赋分,同时,评分还应采取团队综合评分 的形式,以避免个体性偏见。
(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管理
现在应用型高校文科专业实施的“一刀切”的毕业论文考 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的公开性,也便于学校的管 理,但在现实中,高标准的毕业论文写作只对那些基础好,科 研能力较强的学生才有利,而对大多数科研能力较差的学生 来说则是一种“折磨”,逼得他们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去造假, 这对于学校管理来说又并不是好事。
高等教育应该是因材施教,个性化的管理,因而毕业论文 不应是必修课,而是选修课,应给予有着不同特长、爱好和发 展需求的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比如有较强科研能力且愿意 写论文的,仍然可以选择毕业论文的考核方式,那些科研能力 较弱而动手能力强的则可以选择以创作某种类型的作品形式 来进行毕业答辩,在这方面,国内有些高校已经进行了探索。 比如 2009 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系就将本科 生“单一的学术性毕业论文变革为多样化的毕业设计”,按这 种设计,一方面学生依然可以选择写毕业论文,但形式可以 与现行的“参考文献”模式不同,比如可以通过社会调研来研 究某一问题。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选择毕业论文以外的其 他方式,比如拍纪录片、微电影,策划一档新节目等。2017 年, 该校二十多名本科毕业生就是以自己的微电影作品完成了 毕业答辩。
总之,要提高应用型高校文科本科毕业论文质量,除了上 层的制度设计,更要有具体、切实可行的措施,但是更需要因 材施教,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应用型高校文科对人才 培养的目标。

上一篇: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择弥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下一篇: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下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相关推荐:

  • 2019-12-05 赴日旅游背景下“日本旅游文化”课程设计探讨
  • 2019-12-05 博士毕业生创新能力提升的自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某大学博士毕业生满意度调查的实证分析
  • 2019-12-05 学年论文对毕业论文(设计)影响研究 ——以江西A高校为例
  • 2019-12-05 浅谈毕业设计中机电液融合类课题的联合指导
  • 2019-12-05 TRIZ理论精髓及其对高职学生毕业设计创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