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考核实践与反思——以M高校为例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考核实践与反思——以M高校为例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20-01-05 21:06:16

摘 要 以毕业论文为考核方式存在实务性弱、无法契合 培养目标以及考核规范不明确等不足,本文以 M 高校社会 工作专业为例,探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考核模式。结 合实务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 业考核模式,通过四类毕业设计、双导师指导以及毕业成果 汇报等实践方式在顶岗实习期进行毕业设计实施,以实践 促进反思,提升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成效。
关键词 高职 社会工作 毕业考核 实践反思
毕业考核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 任务。高职类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应用性实务能力 的社会工作者,毕业考核模式应与培养目标相契合。然而大 部分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职院校以毕业论文为主进行考 核,存在实务性弱、脱离培养目标等问题。M 高校社会工作专 业经过教学团队的深入研究,结合培养目标,创新性提出并 实践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模式。
1 以毕业论文为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
1.1 毕业论文考核方式无法凸显社会工作专业的实务性
实务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本质属性,从培养体系至毕 业考核都应坚持实务性。现有以论文写作为主的考核方式 突出学术思维和文献研究,无法凸显实务的应用性,很难衡 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实务能力。社会工作专业强调“人在情 境中”,突出操作取向,社会工作的实务技能需要应用于现 实中,通过服务对象的真实反馈,强化实务能力。而毕业论 文的写作可以脱离情境,根据某些主题进行学术研究,理论 阐述多、实证少,大而空,专业视角模糊,实务性弱。
1.2 毕业论文考核方式无法契合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
高职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是应用型实务性人 才,毕业考核应该与培养目标相契合。论文写作须有问题意 识和独立的观点,能提供充足的论据,论述也要有逻辑性。 高职类社会工作专业平时的学术写作训练少,除了少数具 有理论水平的学生能独立进行学术研究,大部分学生难以 在学术论文上有闪光点。毕业论文完成的时间一般是最后 一个学期,学生处在升学考试期或是就业初期,无暇顾及论 文的写作,由此所产生的抄袭、代写乱象层出不穷。时间紧、 论文写作能力不足、和指导老师沟通不畅等原因导致论文 的质量不佳,难以达到以实务为本质的培养目标。
1.3 毕业论文考核方式无法形成综合性的考核规范
毕业论文考核方式主要通过指导老师进行考核,除了 论点、写作技巧、字数和格式上的考核外,较少有关于论文 质量的考核规范。从考核主体上看,教师一人修改多位学生 的毕业论文,任务重、工作量大。论文的质量全靠教师把控, 论文是否通过靠教师的评判,没有可以对照的考核规范,修 改和评判有难度。从考核对象上看,学生们没有可对照的论 文考核规范,难以把握论文的质量,单一的论文写作考核方 式无法激发其能动性和潜力。因此可量化的、灵活性的和综 合性的毕业考核规范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至关重要。
2 M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考核实践情况
2.1“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思路和实施流程
M 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掌握社会工作的基本 理论和知识、社会调查研究及社会服务项目管理相关的理 论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社会工作个案服务、小组服务和社 区服务等实务能力,能够在社区服务、社会服务组织和各类 单位中从事社会服务和项目管理等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结 合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内容,以实务性为考核核心,开发以 “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模式。
“4”为四类毕业设计,设计内容为个案服务、小组服务、 社会服务项目以及调查研究报告,这四类均为社会工作实 务技能。“2”为“专业教师 + 师傅”的双导师制,引入现代学 徒制,双导师指导毕业设计。专业指导老师负责开题指导和 实务训练,实训单位师傅负责协助实务开展和资源支持。 “1”为开展毕业设计成果汇报,考核团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 评分定级。
毕业考核开展时间为第五个学期,为校内顶岗实训期, 完成服务方案设计、任务实施和毕业成果总结。一是进行开 题汇报,在源头上进行把关和指导,教师团队形成毕业设计 考核组,开展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会,学生初步订立毕业设计 的框架,拟写开题报告。二是毕业设计实务开展,学生带毕 业设计进入实训单位,在专业老师和单位师傅的指导下运 用各类资源实施所设计的服务方案。最后是毕业设计成果 汇报,通过展演的方式,将毕业设计实施情况进行汇报。邀 请行业专家、实训单位师傅和专业教师团队共同考核学生 的实训情况,进行评分定级。
2.2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标准
按照 M 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培养目标,以社会工作专 业实务性本质和应用为导向出发,设置四类毕业设计。毕业 设计的选题结合社会问题、各人群需求、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等主题,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长及实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 的类别,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方案设计和实施,并根据其要求 提交资料。
第一类毕业设计为个案服务报告。应遵循个案工作的 价值理念和伦理,运用个案实务技巧,如同理心、尊重和支 持等,以及个案介入模式开展个案服务。个案访谈需进行 5 次及以上,每次访谈时间为 50 分钟左右。考核资料为个案 访谈过程记录和个案总结报告,成果汇报时应对个案做相 关的隐私处理。
第二类毕业设计为小组方案设计及实施。小组的方案 设计需符合服务对象的需求,小组节次不少于 4 节,小组组 员不少于 3 个。需要完整开展小组活动,每期小组活动时间 不少于 40 分钟,每次小组需要有照片或影像记录。考核资 料为小组活动策划,每次小组活动实施过程和总结报告。
第三类毕业设计为社会服务项目设计及实施。社会服 务项目化的主流趋势意味着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毕业 生必须了解项目化运作过程,项目应基于现实需求进行设 计,掌握社会服务项目主要的流程操作并选取项目中的两 个任务实地开展。考核资料为项目书和活动实施过程报告。 第四类毕业设计为调查报告,基于社会研究方法开展 调查行动,结合社会问题和服务人群情况独立设计问卷,使 用 spss 进行数据分析并形成完整调查报告。定量调查有效问卷 80 份以上,质性访谈样本 15 份以上。考核资料为问卷 或访谈提纲和调查报告。
2.3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实践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在两个年级实施,选 取毕业设计类别中个案服务为 2%,小组服务为 11%,社会服 务项目为 47%,调查报告为 40%。顶岗实习期在社会服务机 构和社区开展相关的服务,服务完成率为 100%,总体毕业设 计良好率为 92%。在成果汇报阶段,学生根据毕业设计的策 划和服务过程进行汇报,从汇报的成果和实训单位的反馈 可以看出学生的体会深刻,实务能力得到极大的提升。
3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实践反思
3.1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模式是对社会工作专业毕业 考核的创新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考核模式是社会工作专 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是结合顶岗实习,学生在充 分的时间和实务空间内,在双导师的指导下以应用为导向 开展各类服务。既完成毕业设计,又可以完成顶岗服务任 务,二者良性循环。二是与职业接轨,学生在实践毕业设计 期间真实接触服务对象,体验了现实的社会工作者所处的 工作环境和服务内容,为就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毕业 设计的考验,学生的专业认知、专业价值观以及专业技能均 得到了锻炼,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要,承担起各类实务服务 工作,成为就业单位发展的中坚力量。
3.2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模式的优势
以“4+2+1”应用为导向的毕业模式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和量化考核明确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潜能,结 合实习完成毕业考核,能够避免抄袭和纸上谈兵,在一定程 度上强化培养目标,内化专业理念,强化实务的应用性。双 导师的指导能够兼顾理论和实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该模式经过两年的实践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 些问题。如学生更偏向选择“简单的不麻烦”的方式——调 查报告,借助问卷星等媒介较好完成,而个案服务和小组服 务对自身实务能力要求高,实践难度大,故愿意挑战的学生 少。这导致了选择的偏向性,也忽略了社会工作真正的实务 性。个别学生反馈在实习单位很难开展实务,一方面是难以 招募服务对象,二是觉得自身能力不足以解决问题,打击了 学生的积极性。针对以上问题,应做好毕业设计类别调整, 在实务方面加强评分比重,引导学生以应用为导向开展毕 业设计。同时及时给予学生提供情感和实务支持,帮助学生 克服畏难情绪,在课程和实务技能上加强锻炼,链接资源, 多方合力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

上一篇:中小城市来华留学生教育现状、困境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职院校大学生校园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策略


相关推荐:

  • 2020-01-03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信息技术课教学改革研究
  • 2020-01-03 我国会计硕士项目培养特色现状及对策分析
  • 2020-01-03 论《网店经营与管理》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中的作用
  • 2020-01-03 德法兼修视阈下地方高校法学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创新路径探讨
  • 2020-01-03 日语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民族文化认同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