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 | 论文文献库 |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探索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向探索

来源:论文查重 时间:2019-12-23 17:45:19

摘要: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一个培养能源利用方面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由于本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方向众多,很难完全兼 顾。本文根据当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趋势对常见的培养方向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根据学校的定位与特色进行办学方向抉择的 建议。论文的工作对于推动本专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培养方向;课程体系
0 引言
2012 年 9 月, 教育部颁布实施 新的《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专业目录 (2012 年)》,热能 与动力本科专业 更名为能源与动 力工程专业[1]。由 专业名称可见该 专业的内涵更加 广阔和深远,从而 也说明随着能源 动力科学技术的 飞速发展和新问 题的提出,社会对 人才的培养提出 了新的要求[2]。目前,大约有 170 多所高校设置了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随 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重 大科技和社会问题。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的能源工 程专业人才是本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3-4]。然而,能源与动 力工程专业涉及的范围十分广阔,在教学内容设置和专业 培养目标方面往往难以抉择。如果在课程设置方面,为了 概括尽量多的研究方向而开设更多的专业课,那么每一个 培养方向的学时和学分必然减少,可能带来学生无法适应 社会需求等问题;如果课程设置仅仅涉及单一方向,则可 能造成学生知识面窄,就业受限,本文以河北科技大学(以 下简称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对专业培养方向 选择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一些研究与探索。
课程体系及学时分配
1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向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课程体系
我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可以分为通识 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教育模块、专业模块和实践教育模块 4 个部分,各模块的学分和学时分布情况如表 1 所示。
1.1.1 通识教育模块
通识教育模块是全校性课程,我校所有专业通识教育 模块的设置基本一致,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修 养、人文道德修养、基础科学知识、语言应用能力等。通识 教育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建立必要的知识构架,树 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识教育模块的设置 可以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对于专业技术人才的道德、伦理、 人文素质等方面的要求。
1.1.2 学科技术模块
学科技术模块分为自然科学基础系列和学科基础系列两个部分。其中,自然科学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工程技术 领域所需的一些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知识,是基础教育 的延续和提高;专业基础模块主要包括制图、机械设计、力 学、材料学、电工电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为学习专业基础课程 和专业课程做好必要的准备。
1.1.3 专业模块
专业模块分为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专业选 修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 热工基础课程,专业方向和专业选修课则需要根据专业的 主要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来设置。
1.1.4 实践教育模块
实践教育模块主要包括了课内集中实践教学系列和 课外的自由探索模块。这一模块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工 程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2 培养方向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涉及热力发电、 空调制冷、内燃机、新能源等方向,由于各个方向对专业基 础知识的需求不同,因此不同的方向在专业基础课设置方 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
1.2.1 热力发电方向
热力发电方向是传统的能源与动力工程或者热能与 动力工程专业的主要培养方向,主要培养能够从事热力发 电行业设计、建造、运行、管理、维护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 才。典型的以热电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的如华北电力大学等 以热电行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校。热力发电方向的主 要专业课程包括燃烧学、换热器设计、锅炉原理、汽轮机原 理、热力发电等。
1.2.2 空调制冷方向
开展各类空调、冷库等工作原理、结构设计等方面的 工作也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一个培养方向。这一培养 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包括制冷原理与设备、换热器设计、 空气调节、供热工程、泵与风机等。
1.2.3 内燃机方向
本方向以培养能够从事车用发动机的设计、开发、制 造、安装、维护等方面的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 为主要目标,如北京理工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本 方向的核心课程包括自动控制理论基础、内燃机构造、内 燃机原理、内燃机设计、流体机械设计等。
1.2.4 新能源方向
随着化石能源的日渐枯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 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 视,因此,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重视能够从事新能源开发 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储备。由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080503T)”属于特设专业,因此许多高校开始探索在能源 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基础上开展新能源利用方面的教学改 革,许多高校开设了新能源方面的课程。
1.3 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抉择方面主要存 在的争议在于到底应该“面面俱到”还是“独树一帜”。如果 针对所有的方向都开设一定的课程,则总学分很难控制在要求的范围之内。目前,各高校纷纷将总学分由 220 分减 至 180 分左右(按照 16 学时=1 学分核算),在总学分大幅 减少的情况下很难保证各培养方向都达到培养方案规定 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虽然对各培养方向都具有一定的了 解,但却无法深入,难以在就业竞争和未来的职业发展中 取得优势。
由于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就业率直接 与学校的社会声誉和招生息息相关,如果高校在培养目标 设定方面过于狭窄,则学生在就业方面可能会存在较大困 难,甚至会影响学校的发展,因此在设定专业培养目标方 向时,必须兼顾对学生未来就业的影响。
2 应对措施
为了提高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教育教学水平,推动 专业和学科的发展,需要在专业培养目标方向设定方面注 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由于各个高校的影响力、科研实力、办学定位等存在 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专业培养目标方向设定方面不可一概 而论,根据学校具体情况设定培养方向。
对于具有明显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 高校,可以坚持自身的特色,逐步提高专业水平进而带动 产业升级和改造,在专业发展方面产生飞跃式突破。以热 力发电行业为例,虽然由于燃煤造成的环境问题,许多地 方不再批准新纯凝热电发电厂,社会对热力发电方向的毕 业生需求有所减少,但短时间内热力发电仍将占据电力供 给的绝对优势地位,毕业生需求不会大规模减少,而且随 着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热力发电行业需要更多的人才投 身产业升级改造的事业当中,这就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 面逐渐做出调整和变革以适应这一发展。
对于具有区域影响力、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要办学宗 旨的地方高校,在培养目标方向选择方面可以兼顾学科的 发展和学生的就业需求,可以在课程设置方面重视基础课 的教学,以自身优势方向为主,并辅助设置一个补充方向, 将其他的培养目标方向适当设置选修课予以兼顾。这样所 培养的毕业生既能在一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同时 具有更广的就业面。这样的培养目标方向和课程设置,不 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面,还能够在经济、社会形势发生 变化时,更快的适应新的局面。在课程设置方面,可以通过 优化选修课模块来兼顾不同培养方向,使得具有不同学习 意愿的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制定合理的学 习计划。
3 结束语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也在不断 发生变化,本文对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向现状进 行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并提出了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社 会定位来选择培养方向的应对方案,并通过选修课模块的 优化设置来满足对不同培养方向产生兴趣学生的需求。本 文的相关研究工作对于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办学定 位的高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发展与建设都具有一定 的参考意义。

上一篇:以赛促教培育大学生科技创新核心素养的实践探索 ——以泰山学院为例
下一篇:基于CNKI数据库医学人文课程研究现状与发展的文献图谱分析


相关推荐:

  • 2019-12-21 全国高校档案机构科研状况调查与探究
  • 2019-12-21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进路径研究 ——以应用型本科学校为例
  • 2019-12-2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工学院为例
  • 2019-12-21 基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探索
  • 2019-12-21 研究性学习在护理研究课程教学中的应用